亿朋观点

您的位置:首页>亿朋大讲堂>亿朋观点>

亿朋观察|以法治促发展 涉外法治建设护航中企“出海” 时间: 2025-03-12 22:56:45
编者按:近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法治工作会议暨加强法律纠纷案件管理专题推进会。会议强调,2025年中央企业要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进一步健全法治工作体系,着力提升依法治企能力,加快推进世界一流法治企业建设试点,切实加强法律风险管控,持续强化合规管理。要全面加强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按照专项工作部署,在强化重大案件处置、突出抓好以案促管、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发挥法治工作价值创造功能。

合规管理体系迭代升级

截至2024年,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已全部成立合规委员会并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超95%的央企修订完善了涵盖各业务环节的合规制度,将反垄断、出口管制、反商业贿赂等重点领域的合规指南细化到操作流程中。例如,中国中铁制定发布境内外合同范本39个,组织建立中英文合同条款库,从源头防控合规风险,有效降低了合同纠纷的发生概率,保障了企业交易安全。

借助数字化手段加强合规管理。依托数字化手段,国资央企打造可视化系统,实时跟踪合同进展,精准定位业务异常。电子签章、RPA 流程机器人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2024年,约80%的央企搭建了数字化合规管理平台,实现对合同审查、业务审批等关键流程的实时监控与风险预警。以国家电网为例,国家电网数字化合规平台涵盖合同签订、项目执行、财务收支等各个业务环节。该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实时监测,能精准识别潜在法律风险点,其数字化合规平台上线后,审查流程大幅简化,信息传递即时且准确,合规审查效率提升了70%以上。
 

以法治为纲 国内与涉外法治齐头并进

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是央企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2023年,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办法》,指导中央企业切实加强案件管理,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并在“总法律顾问”“以案促管”“央企间协商”“动态评价”等方面对中央企业提出要求。各中央企业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的号召,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法律纠纷管理的实践中探索出有效路径,有力保障了企业的稳健运营。例如中国一汽,认真贯彻国务院国资委决策部署,围绕“1242”纠纷案件管理模式开展工作,通过坚定政治立场强化顶层推动,加强制度建设搭建责任框架与制度框架,依托提升案件处理质量、强化重大案件管理、加大典型案件精细化赋能力度、统筹规范资源管理这四项管理基石,有效维护了企业经营成果,在案件管理上取得显著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作用。一方面,国内法治体系通过立法完善和机制改革为涉外项目筑牢根基。2025年《能源法》新增“海外投资合规指引”条款‌,要求能源类央企在跨境项目中同步执行国内碳排放核算标准,并将环境合规纳入项目全周期管理‌。基建类央企则依据《数据安全法》修订版,建立覆盖全球80余国的数据跨境传输分级管控机制,确保“数字丝绸之路”建设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国内法域外适用体系的加速构建,使央企在海外争议中可援引《反外国制裁法》等法律主张权益。


另一方面,我国近年来不断探索、强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2023年,全国共有85家仲裁机构处理涉港澳台案件和涉外案件3127件,涉外案件标的总额1706亿元,中国仲裁服务的当事人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仲裁员的来源地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深圳国际仲裁院、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等几大仲裁机构涉外案件数量均呈现10%至40%的大幅增长,其中香港国际仲裁中心全部仲裁案件的76.4%为国际案件。
 

亿朋观点: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推进,国际经济合作愈发紧密,央企积极参与海外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资源开发等项目,中央企业在合规运营、风险防控等方面严守国内法治红线的同时,还需深度研究涉外法治规则,以应对不同国家复杂的法律体系和监管环境。在此背景下,央企法治工作呈现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双向融合态势。这种双向融合态势正在重塑央企治理范式,央企在法治轨道上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质变。随着法治融合成果的不断积累,央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愈发稳固,将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强大动力。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