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质”增效 案例分享| 借力产权市场,企业连续增资谋发展 时间: 2025-02-10 09:47:33
【案例分析】通过产权市场增资扩股是国有企业筹集资金、优化资本结构、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连续增资,可以引入新的投资者,增加注册资本,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连续增资也有助于企业优化股权结构,增强治理结构的灵活性和有效性。以首钢智新迁安电磁材料有限公司(简称:首钢智新电磁)为例,该企业作为电工钢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于2021年和2022年连续两次通过产权市场中进行增资扩股。2021年9月,首钢智新电磁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完成首轮17亿元融资。2022年9月,首钢智新电磁启动二轮融资,再次通过北交所引入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合伙)、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特变电工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15家实力雄厚的投资方,募资金额共计20亿元。 通过产权市场连续增资,首钢智新电磁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的同时,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得到大力提升。
【案例简介】
电工钢是主要作为各种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的铁芯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航天等领域,并不断向更高磁感、更低铁损等性能发展。为做强做精电工钢产品及业务,首钢集团控股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首钢股份)在硅钢事业部基础上成立首钢智新电磁,继承其与电工钢相关的所有资产和业务。
作为集电工钢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运营平台,首钢智新电磁主打高磁感取向电工钢、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等高端产品,产量占比达到62%。经过十多年发展,首钢智新电磁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电工钢供应商和制造基地之一,产品尺寸精度和成分控制均达到世界级水平。特别是在电力变压器领域,广泛应用于清洁能源输电工程张北-雄安特高压工程、港珠澳大桥、北京冬奥会场馆等国家重点工程,并在在白鹤滩水电站项目、“西电东输”重点工程等重点项目中供货比例达超50%。“双碳”背景下,能源结构转型和节能减排进程不断加速,电机、变压器等的能效升级需求将大大提升高端电工钢材料的应用。为抢抓行业风口,首钢智新电磁自2021年确立了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的发展路径,并力争于2025年在科创板上市。2021年9月,首钢智新电磁通过北交所完成首轮17亿元融资。鉴于首钢智新电磁主打的高端电工钢产品为推动新能源及电力行业升级换代的绿色产品,处于高速增长的投资赛道,加之其大股东背景实力雄厚,因此被市场持续看好,多家投资机构表示希望有机会参与后续融资。时隔一年,首钢智新电磁第二轮增资于2022年9月在北交所挂牌,并在家报名意向方中遴选出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有限合伙)、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特变电工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15家机构成为最终投资方,募集资金20亿元,首钢智新电磁注册资本由99.26亿元增至 110 亿元。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产权市场在培育企业上市方面发挥了融通资本、企业展示、路演推介、顾问咨询等作用。首钢智新电磁连续两年通过产权市场引入投资者,不仅助力首钢智新电磁在研发创新能力、智能制造能力及产业链服务保障能力的持续提升,也为首钢智新电磁改制和内部改革,后续登陆资本市场,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