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要素x”案例分享④ | 农业领域如何开展数据资产化&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时间: 2025-01-08 15:08:22
【案例分析】当前,数字化浪潮正推动全球经济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我国是农业大国,加快农业数字化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数据为当下的农业生产给出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通过革新传统农业实践和引入创新技术,数据驱动的精准农业开始能够利用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和无人机等相关技术,收集并分析土壤状况、气象模式和作物健康等信息,全面优化水、肥料、农药等资源投入,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算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还能提供预测性的方案,能及时预测疾病爆发、害虫侵扰和最佳种植时间等,帮助农民采取预防措施,优化作物产量(案例1)。
另一方面,除了农业数据资产化,数据与金融的结合进一步体现了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成为助推数据资产经济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农业领域数据资产质押贷款是对数据资产价值化实现路径的再次探索,可为农业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数据资产经济价值体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案例2)。
案例1:以数据要素赋能产业发展,珠海首单“数据要素×现代农业”数据产品完成闭环交易
广东东华发思特软件有限公司的“东华发思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数据产品”顺利通过合规审查,获得广东省数据资产登记凭证,正式上架广州数据交易所并完成场内闭环交易,成为珠海市首个“数据要素×现代农业”领域的数据产品。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数据产品”是由东华发思特自主开发、自主加工、自主经营、自主上架的数据产品,该产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智能识别技术为底座,监测、分析、预测农作物病虫害,为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防治过程提供实施措施与数据支持,助力农业生产精细运营、安全稳定、提质增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东华发思特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数据产品”是智慧桑蚕技术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智慧桑蚕技术建设项目就是以“一部手机,智慧桑蚕”为核心理念,采用适老化、适农化设计,以信息化智能化设施为基础,覆盖种桑、养蚕全过程,构建一套以凤冈县为中心、辐射周边区域的黔东北地区智慧桑蚕产业发展模式。除此之外,该产品在山东聊城、广西巴马、贵州凤冈、甘肃定西、四川遂宁等地均有应用。
案例2:数据生“金” 首农食品集团完成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2024年12月5日,首农食品集团所属子公司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获得北京农商行发放的一笔数据资产质押贷款,金额1020万元,成为北京市管企业落地的首笔涉农数据资产质押贷款。
作为一家畜牧养殖企业,首农畜牧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信息数据管理平台,具有丰富数据积累和大量数据应用场景。2024年10月31日,该公司的“牛群养殖基础数据资产”“牛用饲料检测数据资产”入表,评估价值约2000万元。
牛群基础数据库拥有涉及60万余头奶牛的数据,包括育种、生产、体型、繁殖等,主要用于生产管理和育种;饲料检测数据库也拥有2.8万条记录,可用于优化牛用饲料配方,提高饲料利用效率。
北京农商行、第三方评估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多方通力合作,首农畜牧公司在一个月内相继完成数据资产登记认证、价值评估、资产质押登记、授信审批及最终放款环节,打通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路径,实现数据资产可感知、可评估、可变现,让数据真正从无形的资源,转化为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