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洞察】创新融合 智绘未来:2024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六) 时间: 2024-12-24 11:38:11
三、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分析(一)行业发展概况
1、市场规模及预测
AI大模型技术突破、人力成本上升及老龄化等多重因素推动服务机器人在康养、文旅、教育、公众服务、商业服务等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2023年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为783.3万套,同比增长21.3%,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600.16亿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41%。预计,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37.55亿元。
2、应用场景分析
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复杂多样、具体细分种类繁多。其可应用在零售、物流、医疗、教育、安防等众多行业和场景,实现引导接待、物流配送、清扫、陪伴教学、安防巡检等多样化、复合型功能。
近两年,机器视觉、3D相机等新兴的集成生态伙伴助力服务机器人“眼/脑”发展,解锁多种多样的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根据艾媒数据2022年11月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物流仓储业和酒店旅游业是目前服务业中机器人商业应用方面渗透率最高的行业,在受访企业用户中应用比例均超过六成。
此外,金融业、医疗业、教育业、餐饮业都在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尤其是在餐饮和零售领域,服务机器人可以实现高效、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交互和体验。艾媒数据分析师认为,在技术引领和社会需求驱动下,服务机器人的商业应用场景将不断拓宽。
(二)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竞争格局
服务机器人品种繁多,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分散,整体国内外品牌占比相当,约五成左右。
国外品牌在物流搬运机器人和理疗机器人领域依然占据优势,尤其是库卡、ABB、亚马逊等国外品牌,在物流搬运机器人领域拥有强大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占据了行业领导地位。但国内品牌通过创新能力和行业解决方案提升竞争力,小鹏、优必达、埃斯顿等国内品牌,在物流搬运机器人领域也有不俗的表现,凭借高性价比、高灵活性、高智能化等特点,获得了市场认可。
国内品牌在家用、餐饮零售机器人占据优势。如优必选、科沃斯、小米等国内品牌,在家用、餐饮零售机器人领域拥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和行业解决方案,占据了行业领导地位。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也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国产厂商(如埃斯顿、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等)目前正在由守转攻的转折点,市占率即将超过 50%,未来 3-5 年我国在制造水平及成本上有望全面赶超国外水平。另一方面,智能手机及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实质上为现阶段智能机器人产业爆发奠定了大量技术基础。
2、产业发展方向
服务机器人的产业链将逐渐完善,技术创新成果逐步积累,产业会变得更加规模化、体系化,在特定业务的处理能力越来越专业,产品功能越来越细分,针对特定行业不同场景和任务、或特定行业特定场景不同任务的产品会形成矩阵和系列,逐步满足各行各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需求。
老龄化背景下,AI大模型、虚拟现实、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情感计算、导航等技术创新革新及科技巨头、新兴主体入局服务机器人“眼/脑”取得跨越式发展,给服务机器人提供了更多应用场景的想象空间。多家研究机构认为物流搬运机器人、医疗健康机器人、教育机器人、餐饮零售机器人、理疗机器人将是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的主流产品类型。
物流搬运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广泛也最成熟的领域之一,涵盖了仓储管理、配送服务等场景。电商、快递等行业发展带动物流搬运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长。
医疗健康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快也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涵盖了医疗诊断、手术辅助、康复训练、护理服务等场景。老龄化、慢性病等社会问题的背景下医疗健康机器人需求持续增长。
教育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早也最广泛的领域之一,涵盖了教学辅助、学习互动、创客教育等场景,在线教育、个性化教育等行业趋势的背景下教育机器人需求持续增长。
餐饮零售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新也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涵盖了点餐服务、送餐服务、收银服务等场景。消费升级和市场恢复的背景下对餐饮零售机器人的需求具备更大的想象空间。
理疗机器人是服务机器人应用最新也最有潜力的领域之一,涵盖了按摩理疗、运动康复、心理辅导等场景。
(三)产业链图谱
(1)上游:由芯片、伺服系统、控制器、传感器、减速器等零部件及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系统集成组成。
(2)中游:整机制造,生产不同类型的服务机器人,如家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公共服务机器人等。
(3)下游应用领域:餐饮、酒店、医疗、养老、家政、消防、物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