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亿朋观察| 长安东风“合体”倒计时(二) 时间: 2025-04-17 10:55:00

智能化之协同创新,引领变革


【前言】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当前,在人工智能、5G通信、物联网等技术持续突破和加持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转型。IDC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符合L2级自动驾驶标准的乘用车在新车中的占比由2023年的52.1%增长至59.7%。不难看出,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向智能驾驶全面普及时代,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在智能化浪潮中,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堪称勇立潮头的先锋。长安汽车通过智能化“北斗天枢”战略,坚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2025年,长安汽车在智能化领域持续发力,正式发布“北斗天枢2.0计划”,围绕数智产品、数智运营、数智制造、数智生态开启智能新征程。在乘用车方面,长安汽车通过天枢大模型与SDA平台的技术底座,实现了从天枢智驾系统、天域智能座舱到天衡底盘系统的技术突破和领先。

 
在智能化方面,东风汽车同样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其“智能驾驶域控制器”“L4级AI/CPU芯片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计算平台”“DDM自主柴油机控制系统”“DDi47国六柴油发动机”“无人公交调度系统”等6项科技创新成果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3年版)。在乘用车领域,完成了M TECH猛士平台、东风量子平台和DSMA节能三大平台的打造,在自研国内首个中央集中式SOA电子架构的基础上,打造全新一代天元架构,自主乘用车L2级及以上搭载率跃升至71%。目前,东风汽车正通过科技跃迁3.0战略,加速形成端云一体、智能线控底盘、人工智能大模型、端到端智能驾驶等核心技术平台,并打造“三网融合”“五智一体”的“具身智能体”汽车,塑造未来汽车新形态。在商用车方面,东风集团实现了对智慧重卡的前瞻性布局,高端智能化产品已经实现多场景落地运营,从2021年推出首款L2+级智能重卡产品至今,东风商用车上路运营的智能重卡已超千辆,市占率超过50%。东风商用车自主研发的龙擎3.0高效智慧动力链以51.08%的行业最高动力链效率赢得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高度认可,获得“2025中国商用车创新技术成果”证书,依托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东风的商用车智能化方面处于行业领先位置。
 
此外,AI大模型时代的到来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趋势的催化剂。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迭代和辅助驾驶的大规模应用,“车路云一体化”正处于转入规模化应用的关键时期。智能汽车是实现“车路云一体化”的关键纽带。“车路云一体化”并非单纯地堆砌硬件设备,而是需要操作系统整合摄像头、激光雷达、通信计算等硬件,并通过大模型等AI算法模型对数据进行处理,将物理世界实时数据纳入实体AI网络的模型训练中。因此,汽车智能化不再依赖单一企业的技术突破,更需要相关基础设施以及供应链的创新协同。打破各方壁垒、实现技术及数据共享也是此次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整合的原因及重点之一。

 

AI+智驾:技术融合,应用加深

 

长安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起步较早,成果显著。2018年,长安汽车启动“北斗天枢”计划,长安汽车开始探索从传统车企向智能网联转型。智驾产品量产、智能网联覆盖率100%、APA7.0无人代客泊车等成果,让长安成为中国首批实现“智能功能规模化落地”的车企。2025年2月,长安汽车发布智能化战略“北斗天枢2.0”计划,围绕数智产品、数智运营、数智制造、数智生态四大核心领域开启的“四大数智升级行动”。长安自主研发的天枢智驾系统,集成了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车道居中保持等多种智能驾驶功能,已在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应用。长安汽车拥有国内首个量产全车全域统一DDS协议栈,全域DDS通信时延小于1.5毫秒,故障保护切换时间小于50毫秒,仅为人类反应极限的1/8,更加安全可靠。长安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阿维塔品牌,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S,具备强大的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可实现高速、城区等多种场景下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在智能驾驶领域处于行业前列。长安还在不断加大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正如朱华荣在4月10日的2024年业绩会上的所宣布的,未来五年长安汽车将投入超200亿元,加速AI大模型研发应用,推动端到端智驾上车。

 
东风在智能驾驶方面同样不遗余力。近年来,东风自主开发并掌握了复杂环境感知、决策控制、感知融合等多项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技术,通过构建“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形成了从L2级辅助驾驶到L4级高度自动驾驶、从智能车控到智能座舱的全方位技术布局: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中央集中式SOA,成功打造全新一代“天元架构”,支持L2.9级智能驾驶量产。东风汽车积极响应国务院国资委“AI赋能产业焕新”要求,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字节跳动、华为等开展深度算力租赁合作和AI应用创新协同,已实现12个应用场景AI赋能,其中4项成果入选《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优秀案例》。目前,东风自主乘用车的L2+级自动驾驶搭载率已达77%,并在15个省份、35个城市成功实施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按照东风集团规划,2025年将标配L2.5级智驾系统,2030年实现L3、L4级自动驾驶大规模量产。但相比长安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东风在乘用车智能驾驶的高阶应用上,量产落地速度稍缓。在商用车智能驾驶领域,东风商用车一早便实现了对智慧重卡的前瞻性布局,针对物流运输场景,开发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可实现车辆的编队行驶、自动跟车等功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当前,东风商用L4级自动驾驶核心技术在多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无人驾驶公交SharingBus已在雄安新区实现常态化运营。
 
整合策略:技术融合与联合研发。长安的智能驾驶算法和硬件集成能力,与东风的商用车智能驾驶经验相结合,有望打造更完善的智能驾驶生态。一方面,在乘用车领域,利用长安的技术优势加速L3、L4级智能驾驶的普及,通过东风的商用车场景,验证和优化智能驾驶技术,实现技术的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双方可联合攻关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如高精度地图、传感器融合、决策规划算法等,降低对外部供应商的依赖,提升技术自主性和安全性。据行业预测,通过技术整合有望在2026年前实现L4级自动驾驶在部分车型上的全系标配,领先于行业平均水平,抢占智能驾驶市场的制高点。
 

智能座舱:资源整合,提升体验

 

在汽车座舱智能化变革中,长安汽车正在推进天域座舱的智慧升级,将实现AI渗透率100%。交互体验上,以长安启源A07为例,多模真免唤醒功能让语音交互响应迅速、识别精准且覆盖全面,AI管家可感知用户的声音、表情、动作、体征等动态信息,实现按用户、按时段、按场景应答,使交互如同人与人交流般自然真实。硬件方面,长安启源Q07配备同级独有的五联屏,长安启源A07搭载的8155芯片,让智行互联系统运行流畅,语音交互达毫秒级响应。场景化服务方面,长安汽车智能座舱系统可依据天气、温度、地形等实时信息,智能推荐最优地图路线并自动调节车内温度,遇到拥堵或长时间驾驶,还能精准推送车控功能、生活服务或新路线建议,极大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

 
东风集团则强调科技感与实用性的结合。首先,智能交互技术先进。WindLink车机系统历经多次迭代,例如奕炫MAX搭载的WindLink 6.0可实现复杂语音语义交互,还达成车、手机、手表的互联互通,皓极搭载的WindLink os语义理解精准,能快速响应指令;发布的“逍遥”智能座舱入选自主品牌第一阵营;最新OTA升级的DeepSeek多模态交互系统实现“可见即可说、可触即可控”的类人交互。其次,在功能特性方面,东风的I-Space智慧座舱控制台三联屏设计可实现车内氛围灯、音乐、变妆自拍、无线充电、水杯加热/制冷等多种功能。安全保障方面,除驾驶员疲劳监测外,方向盘配备酒精浓度和心率监测功能,全方位守护驾乘安全。此外,东风集团与阿里巴巴联合开发智能语音助手,构建了覆盖车端、云端、路端的智能网联生态,为智能座舱的持续进化筑牢根基。
 
整合策略:首先,基于长安汽车在交互体验和硬件配置方面的优势,与东风集团在智能交互和生态布局方面的长处相结合。例如,将长安汽车先进的语音交互技术与东风集团的高精准语义理解技术进行融合,进一步提升智能座舱语音交互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其次,协同产业链布局。例如,在智能座舱相关零部件的采购方面,通过联合采购增强议价能力,降低成本。此外,在技术研发及生态资源合作方面,整合双方的研发团队和技术资源,开展智能座舱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同时,还可共享应用生态资源,丰富智能座舱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服务。
 

车辆网:数据共享,构建生态

 

长安汽车依托智能车云平台这一技术底座,深度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为车辆赋予强大的“云端大脑”。车辆能借助此平台实时上传行驶数据,实现对车辆状态的精准监控与诊断。在数据传输环节,长安汽车采用全方位加密措施。车端数据先加密后传输至业务平台,业务平台与私有云数据中心通过专线进行数据交互,互联网应用则通过 HTTPS 协议加密传输,同时附带数据验证信息,确保数据在整个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可用性与完整性,极大增强用户对车联网服务的信任度。同时,基于对用户驾驶习惯、偏好等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长安车联网系统能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推送。

 

东风集团在车联网领域也有深入布局。东风集团的车路云一体化技术已在15 省、35市成功投入运营,该技术通过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与云端的高效信息交互,为智能驾驶提供全面支持。东风积极与众多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合作,全力打造智能出行生态圈。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智能化应用场景。此外,东风还牵头发布行业规模最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为行业高阶智驾研发贡献宝贵数据资源。
 
整合策略:技术融合与标准统一。首先,双方可实现在数据安全保障、个性化服务推送算法、车路云一体化等方面的数据共享和技术融合,同时双方可通过共享智能驾驶测试数据和场景,联合开展智能驾驶示范运营项目,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优化和落地,推动智能驾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其次,统一数据传输、接口等技术标准,确保双方车联网系统能够无缝对接与协同工作,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与兼容性。此外,在智能出行生态圈方面,一方面,整合双方在智能出行生态圈建设中积累的合作伙伴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双方还可以联合构建车联网生态,加强与通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智能交通企业等的合作,共同开发车联网应用,推动车联网技术在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拓展。

 

可以看出,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双方技术特色鲜明,存在诸多互补与协同空间,为此次整合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作为央企汽车集团,双方在研发领域展现出的深厚底蕴与强劲实力,在行业内堪称卓越。长安汽车自“北斗天枢”战略实施以来,研发投入超过1140亿元,已构建起“六国十地”的全球研发网络,组建了1.8万人的研发团队,收获了9345件专利。东风集团在近年来实施自主研发“跃动工程”,构建形成“1+n”研发体系,自主品牌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8%以上。2024年,东风汽车以2166项专利量位列整车集团第一,连续3年获得中国车企专利创新指数第一位。截至2024年,东风汽车拥有有效专利2.4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9690件,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发明数量超3300件,核心技术自主化率提升至88%。整合后,双方有望通过技术共享、联合研发,实现智能化水平的全面提升。

 

 -  end  -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