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朋观点】长安汽车与东风公司整合快速推进。4月11日,在长安汽车2024年业绩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目前东风公司、长安汽车一起在推进整合事项,整合方案基本已经完成,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央企整合进入实质性阶段。虽然目前官方并未透露更多关于整合的具体细节,但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特别提及,此次重组不会影响长安汽车既定的任何发展战略,包括公司既有的品牌技术规划及全球化布局。
前言: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的浪潮中,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作为国内汽车行业的重要力量,各自在动力系统、三电技术等关键领域积累了独特优势。两大汽车央企整合后,将在多方面集中资源联合攻关,显著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力推动中国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度。
动力系统:取长补短,攻克关键技术
长安蓝鲸动力作为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高效、节能、环保动力总成系统,涵盖了核心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和电控。长安早在2019年便推出了包含蓝鲸发动机、蓝鲸油电混合动力和蓝鲸变速器在内的技术品牌——蓝鲸动力技术品牌,率先拉开了中国汽车品牌350Bar高压直喷发动机的序幕。2024年3月,新一代蓝鲸动力技术正式发布,比德系品牌领先了12个月。新蓝鲸动力由蓝鲸发动机、电驱平台和先进的IEM智慧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蓝鲸发动机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但已升级为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平台,展示了其在混合动力技术领域的进步。此前的油电混合动力系统已升级至电驱平台,而传统变速器则被电控系统所替代。新蓝鲸混动专用发动机平台涵盖了1.5L自然吸气、混动1.5T和纯燃油版1.5T三款引擎。这些发动机均采用了行业领先的技术,包括500bar高压直喷、150mJ高点火能量及16:1的高压缩比。特别是混动1.5T发动机,其最大输出功率达到110kW,扭矩峰值达到220N·m,热效率优化至44.28%。而自然吸气的1.5L引擎,其功率为72kW,扭矩峰值为125N·m,并已实现43.31%的高量产热效率。在电驱与增程技术领域,新蓝鲸动力融合了创新的增程双电机模块。其中,异步电机的峰值性能卓越,峰值功率达到131kW,峰值扭矩为262N·m,持续功率为70kW,持续扭矩为95N·m。值得一提的是,该增程系统的运行效率在90%的工况下都表现出色,每升油能高效转化为3.63kWh的电能,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电驱系统方面,长安汽车研发了一套先进的PHEV系统,该系统采用P1+P3混动模式和3挡DHT设计,核心组件包括混动专用发动机和自主研发的P1、P3电机,采用高效率的hairpin扁线技术,电机峰值功率高达158kW。此外,新蓝鲸动力的软件控制系统——iEM智慧高阶控制系统,通过集成管理各个控制器,优化了行驶能耗,实现了最佳的混动路线。
在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上半场角逐中,东风集团已构筑起显著领先优势。其自主研发的马赫动力、龙擎动力及东风氢舟三大动力系统,为车型提供了多样化且高效的动力解决方案。例如,东风集团的马赫动力在发动机热效率方面表现卓越,部分混动发动机热效率已突破47%,并且持续开展热效率突破50%的新技术预研。在混动系统架构方面,东风集团的马赫电混PHREV技术独具特色,采用行业首个融合构型,集多档串并联与功率分流于一体,具备7大能量管理模式和26种细分工作模式,系统效率高达93%,高效区利用率达95%,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这种先进的架构使得车辆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实现最佳的动力与能耗平衡,为用户带来出色的驾驶体验。此外,东风自主研发的 “十合一”高效电驱总成(EDS3.0)将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高度集成,系统效率达94.5%,重量较上一代减轻15%,成本降低20%,已应用于东风风神L7、纳米01等多款车型,助力整 CLTC工况电耗低至11.3kWh/100km,树立行业能效新标杆。东风集团秉持超级混动、纯电、氢能协同发展的技术路线,打造出多个新能源专属平台架构,如猛士MORA平台、量子架构、DSMA架构以及T1平台等。这些平台架构具备高度灵活性与拓展性,能够兼容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车型开发,有效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整合策略:技术整合与联合研发。一方面,整合双方动力系统方面的技术及生产资源,形成更强大的 “中国动力芯” 技术矩阵,提升动力系统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另一方面,双方可以联合研发新型动力系统,共同攻克更高热效率发动机的技术难题,结合长安蓝鲸发动机的现有优势与东风马赫动力在热效率提升方面的技术路径,研发热效率突破50%且动力性能更优的新一代发动机。在混动系统方面,联合优化混动架构,将长安的混动架构优势与东风马赫电混 PHREV 技术的特点相结合,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混动系统,提升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动力表现和能源利用效率。
三电系统:融合创新
长安汽车已掌握了三电核心技术。电池方面,长安汽车拥有超过180项核心技术,并累计申请了580项专利。其金钟罩电池能量密度400Wh/kg、满电状态续航1500公里的。此外,长安汽车与锂电巨头赣锋锂业合作推进(半)固态电池研发,聚焦下一代动力电池布局。电机与电控协同发展。长安汽车全面升级新一代原力超集电驱,其纯电驱动电机最高效率达到 98.1%。在电控方面,打造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整车域控制器——“长安智慧芯”,实现体积减小70%、性能提升70%、成本降低43%,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有效提升了整车的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东风集团在固态电池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早在2022年,东风就率先实现全固态电池量产装车,成为全球首家将该技术应用于乘用车的企业。现东风集团已具备正负极材料、隔膜、模组等全部开发能力,推动固态电池和氢能产业链从研发到应用的闭环,其固态电池405Wh/kg能量密度技术保持行业领先,400kW氢燃料电池系统将重卡氢耗降低24.5%,830项氢能专利领跑主机厂,第三代“智焓”热管理系统实现-30℃环境下的续航衰减率同级领先。目前,东风集团已建成22GWh电芯、10万套电池系统、5000套氢燃料电池生产能力。此外,东风集团以先进的智慧电控技术定义标杆。其i-Control智慧电控系统搭载AI预测式能量管理,可基于路况与驾驶习惯自动切换纯电、增程等模式,真正实现“识路控能”。
整合策略:融合创新,增强在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性。首先,在电池技术方面协同创新。一是,整合双方在电池领域的研发力量,共同推进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进程。二是,整合长安与赣锋锂业的合作资源以及东风在固态电池方面的领先技术,建立统一的电池技术研发平台,加快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降低以及安全性提高等关键技术的突破。三是,共享电池生产制造资源,优化电池生产工艺,提高电池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其次,融合优化电机与电控技术。融合长安的原力超集电驱技术与东风的高效电驱总成技术,开发更高效、更轻量化的电驱系统。一是,整合“长安智慧芯”和东风i-Control智慧电控系统的优势,打造功能更强大、智能化程度更高的电控平台。二是,统一电机与电控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两者的高度协同,提升整车的动力性能和操控稳定性。
车规级芯片:联合研发
长安汽车积极布局车规芯片级芯片的研发。2023年,长安汽车联合重庆国资单位等成立重庆芯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7亿元,推进先进车规级12英寸大型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虽然目前其在车规级芯片自研能力尚需提高,长安汽车通过打造“Quark智算中心”,支持超过1000万辆智能汽车的接入与控制,日处理数据量达到100T,为车规级芯片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强大的后台支持。
东风集团在车规级芯片自主研发方面成果斐然。2022年,东风牵头,联合中国信科二进制半导体有限公司等8家企事业单位,成立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于2025年完成国内首款实现完全国产化的车规级高性能MCU芯片DF30已完成第一次流片(试生产)验证。DF30实现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全链条国内自主可控,达到业界最高功能安全等级,支持国产自主汽车软件操作系统,可广泛应用于动力控制、车身底盘、电子信息、驾驶辅助等多个领域,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为我国汽车芯片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整合策略:联合研发,突破车规级芯片“卡脖子”技术,保障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一是,整合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芯片研发资源,加强在芯片设计、制造工艺、测试验证等环节的合作。共同投入研发资金,加速研发进程,提高芯片研发的成功率。例如,针对车规级芯片在可靠性、安全性方面的严格要求,联合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提升芯片的整体性能和品质。二是,拓展芯片应用场景,基于双方在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的丰富经验,共同探索车规级芯片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更多领域的应用场景。
线控底盘:统一标准
长安汽车积极布局线控底盘领域。早在2021年,长安集团就开启了底盘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并于2022年成立了辰致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智能线控底盘系统研发,致力于成为中国智能汽车线控底盘技术策源地。通过联合+自主开发方式,快速实现智能线控底盘制动IBCU、转向R-EPS/RWS、悬架CDC三路产品B样的交样和验证,实现了技术“从0到1”的突破,完成了近50项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目前,旗下辰致科技的线控底盘产品已配套于阿维塔、深蓝汽车、长安启源等品牌的多个新能源车型,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操控性能和稳定性。
东风集团2011年开始着手研发线控底盘技术,是国内较早开展线控底盘研发的车企之一。2024年10月发布线控底盘技术通过传感器融合实现“预判-控制-执行”闭环,率先实现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和底盘域控的量产应用,为高阶自动驾驶奠定基础。目前,东风汽车已成功实现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底盘域控的量产应用。预计到2030年,将全面推广智能线控底盘技术;到2035年,线控底盘更将具备自我学习、自主迭代的能力,从而满足多场景自动驾驶和未来城市立体交通的需求。
整合策略:统一技术标准。一方面,制定统一的线控底盘技术标准,包括底盘零部件的接口标准、通信协议、控制算法等。这将有助于实现线控底盘产品的通用化和模块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统一标准后,双方的线控底盘产品可以相互兼容,为后续的产品升级和维护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联合优化底盘性能。整合双方资源优化线控底盘的操控性能、舒适性和安全性。通过共享底盘测试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深入挖掘底盘性能提升的潜力,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线控底盘产品。
可以看出,长安汽车与东风集团在动力系统、三电技术、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领域各有千秋。针对双方优势及需要,通过在研发资源、技术专利、供应链等多维度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助力双方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赢得更有利的地位。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