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亿朋观察|夯实算力基石 赋能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时间: 2025-03-27 12:14:14
亿朋观点:AI时代,智能算力成为未来算力增长点,是支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重要底座。当前,通过基础设施国产化、核心技术自主化、场景应用深度化,我国已逐步构建起覆盖技术、资本、数据的完整生态体系,我国算力产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突破”转型。



 
【编者按】近日,国资央企“AI+”行动示范基地在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揭牌。该基地是落实国务院国资委“AI+”专项行动部署、深化央地合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举措。国资央企“AI+”行动示范基地的目标是要打造“三高地一中心”,即国产化智能算力高地、高质量数据高地、智能应用高地以及“AI+新产业”孵化中心。

 

我国算力基础设施:规模化与国产化的突破


算力是AI发展的基石,大模型参数量和训练数据复杂性的快速增长,对智算系统提出大规模算力扩展需求。近日揭牌的国资央企“AI+”行动示范基地所在地--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总体算力规模达5760P,能够提供单集群万卡国产化全功能预训练服务,满足各种算力应用场景及各种不同客户的算力需求,标志着我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迈入新阶段。

从规模上看,我国算力总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展现出雄厚实力。目前,我国已有数十个城市正在建设或规划建设智算中心。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280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以FP32单精度计算),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90EFLOPS(FP32),占比达32%。

从全国布局看,中央企业正加速构建“东数西算”工程下的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推动云、网、算资源协同调度。例如,中国电信规划并建设全国“2+3+7+X”公共智算云池,在京津冀、长三角建设国内领先的万卡全液冷智算集群,在广东、江苏等5省打造千卡资源池,满足AI训练、推理需求。除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外,中国电信此前在上海建设的天翼云上海临港国产万卡算力池也正式启用。此外,中国移动计划2025年投入373亿元用于算力领域,占资本开支的25%,自2021年,中国移动在算力方面投资复合增长率达13%。

算力国产化是国内AI产业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算力国产化取得显著突破。京津冀智能算力中心建成了京津冀地区唯一国产液冷单集群万卡智算资源池,成为业内领先的全国产化训推一体、国产自研架构的高性能公共智算中心。该资源池该智算资源池采用新一代国产AI算力,实现了全栈自主创新和技术突破,通过高速RDMA(远程直接数据存取)连接各物理机节点,提供低时延、高吞吐量、无损通信网络和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最高可支持万亿参数大模型,并通过自主研发的“息壤”平台,可提供单集群万卡全功能预训练服务,满足多元化算力需求,覆盖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高复杂度场景‌。芯片方面,华为昇腾910B芯片在电力、制造等场景推理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的90%,已支撑国家电网AI调度系统实现全网负荷预测误差率低于1.5%,中石油勘探模型训练效率提升40%。


高价值场景驱动: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2月,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会上启动了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建设专项工作,聚焦战略意义强、经济收益高、民生关联紧的领域,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场景的落地。战略性高价值场景建设是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的重点,旨在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

通过构建以中央企业为核心带动上下游协同、不同行业跨界合作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我国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已完成超500个高价值场景建设。例如,在‌能源领域,中石油昆仑人工智能大模型构建了我国首个勘探全领域专业大模型,涵盖地震处理、地震解释、测井处理解释3个专业大模型,专业应用场景覆盖范围从勘探延伸到炼化、销售、装备制造等领域。
中南电力依托国产化智能算力基座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融合,打造覆盖"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全生命周期AI解决方案体系。通过构建"算力算法场景"三位一体的智能生态,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智能化基因,也为企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智能制造方面‌,三一重工作为国内首家重型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入选世界灯塔工厂,工厂充分利用数字孪生、柔性自动化生产、规模化的IIoT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数字化柔性设备制造系统,实现了工厂产能扩大123%、生产率提高98%、单位制造成本降低29%的目标。

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AI+”深度融入各行各业将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