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行业动态>

亿朋观察|并购基金又有新动作 战略性新兴产业整合加速 时间: 2025-03-26 13:37:10
亿朋观点:在当下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并购不仅是各地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纵观自去年“并购六条”发布以来的上市公司及央国企并购重组事件,硬科技主导、全链整合、央地联动是新一轮并购潮的主要特征和趋势。在此过程中,科创板成为硬科技并购的主战场,并购标的从资产规模扩张转向创新要素的系统性整合,而央国企则是通过并购重组加强自身创新基因。“并购六条”落地仅半年,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已初步形成。


 
【编者按】2025上海全球投资促进大会暨“投资上海”活动周于3月25日正式开幕。大会期间,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以及国资并购基金矩阵将启动。新组建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聚焦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上海市重点产业领域强链补链,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同时,与行业龙头企业、各类社会资本、金融机构、专业服务机构、产业园区一起,助力完善上海并购市场生态。
 
打造500亿国资并购基金矩阵
 
上海市国资委相关人员在近日表示,2025年上海将发展并购基金列入了重点任务,加快组建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新组建的国资并购基金矩阵总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主要由市属国有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平台公司发起,涉及国资国企改革、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民用航空、商业航天、文旅消费等领域。

自“并购六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实施以来,上海、深圳等地纷纷发布支持并购重组相关政策,并购路径主要围绕鼓励区域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以及设立并购基金开展并购活动。政策大力推动下,各地并购基金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例如,北京集成电路装备产业投资并购二期基金(有限合伙)于2024年底成立,出资额25亿元,此前北京亦庄设立30亿元康桥医疗健康并购投资基金;再如,上海设立百亿元规模的上海生物医药并购基金、苏州成立100亿元战新强链并购基金...这些并购基金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旨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强化“补链强链”能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并购热点

并购基金设立热潮的同时,上市公司及国资重组并购更为活跃。根据万得数据统计,以首次披露日统计,自去年9月24日起,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披露的并购重组事件共计744起,其中重大资产重组81起。进入2025年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热度持续攀升,截至3月21日,2025年以来已有35家A股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计划,相较于去年同期增长了218%。

在81家宣告重大资产重组的上市公司中,“双创”板块(创业板和科创板)公司的占比显著提升,创业板和科创板上市公司分别占比22.08%和23.38%,而2024年9月24日之前的统计数据显示,两者合计占比仅为20%。这表明越来越多的“硬科技”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实现了新的发展跨越。

从行业分布来看,半导体行业并购最为活跃。今年3月以来已有多家公司披露了并购重组的最新进展。例如,3月10日,北方华创宣布以16.87亿元收购芯源微9.49%股份,并寻求以进一步增持的方式获得公司控制权,这一收购案例是近年来国内半导体领域最大的“A收A”交易;3月4日,有研硅发布公告拟收购高频(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约60%的股权;3月3日,新相微披露拟收购深圳市爱协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此外,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也呈现出较高的并购交易活跃度。


央国企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领域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核心动能的当下,央国企也纷纷借道并购重组加速其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布局。尤其是“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上交所科创板的产业并购披露新增近90单,数量同比增长超1倍,交易金额合计超190亿元,并购重组正成为央国企落实国家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近期,央央企集团加快在科创板的布局,致力于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2025年1月,中国电信旗下中电信量子集团正式入主国盾量子,在量子通信领域构建新产业协同。招商局集团正积极推进通过定增的方式投资合成生物龙头企业凯赛生物,借此与凯赛生物围绕生物基聚酰胺材料开展深度合作,拓展合成生物应用场景,推动旗下实业板块更好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央国企重组整合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重头戏。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及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下,预计央企上市公司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将会持续保持活跃态势。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