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23日-24日,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会在北京召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各国与会代表热议话题之一。与此同时,《光明日报》于24日发文再次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强化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企业是科技和产业结合的重要力量,是促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主体。近年来,中国企业发展动能强劲。2024年中国企业500强数据显示,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4.89%,发明专利数量同比增长19.67%。这些数字折射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向“新”发力、提质增效的探索。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陕西调研时强调,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抓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联结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资金链和人才链的优势,推动其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促进资金、技术、应用、市场等要素聚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发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其科技创新活动应贯穿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发、产品开发、市场推广的“全链”创新。
华为以提高提升研发投入、强化科技创新为抓手,构建起了贯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全链创新体系。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华为研发投入超7900亿,每年占营收比重20%左右,推动华为在无线、光通信、AI 算法等领域不断突破。华为原生鸿蒙系统HarmonyOS NEXT从内核、数据库到编程语言、AI大模型等实现全面自研,真正实现了国产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其第五代固定网络技术的进阶版,F5G-A正逐步成为全球运营商构建高速、智能网络的首选方案。此外,华为在去年发布的多款业界领先产品,如面向数据中心场景的OTN产品OptiX OSN 9800 K36、智能OLT产品OptiXaccess MA5800T和FTTR+X产品华为iFTTR星光F50将支撑全球运营商建设F5G-A全光目标网,加速万兆超宽带发展,进一步推动F5G-A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和普及。
从产品到规则: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上库克被问及是否用过DeepSeek?库克回答当然,很棒;2024年,全球每10块智能手机面板,有大约7块来自中国;中国占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半壁江山”...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重塑产业版图的关键力量,为企业出海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支撑。
新能源汽车领域,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到15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60%,出口金额突破300亿美元,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出口市场份额的30%以上。以比亚迪作为例,依托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突破,成功将新能源汽车产品推向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出口至全球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在欧洲、亚太、拉美等市场均取得显著成绩。在欧洲,比亚迪凭借其先进的技术、出色的性能和环保理念,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青睐,2024年在欧洲多个国家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了数倍增长。
更深远的变化发生在标准体系领域。中国拥有的5G标准必要专利(SEP)在世界占比达40.8%;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正式发布由浙江省海宁市本地企业联合行业内其他相关单位及科研院所共同完成的 IEC 62276:2025《声表面波器件用单晶晶片规范与测量方法》国际标准;中国牵头制定首个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中国企业出海正在从"产品输出"向“技术输出”"规则输出"跨越。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提出无人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通信和网络技术、清洁能源生产和储存、区块链、卫生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领域国际标准提案128项,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国际标准贡献力不断增强。
在绿色能源方面,2024年中国企业新签约境外电力项目759个,合同额总计6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0%,涉及装机容量约为80.5GW。例如,双良集团在澳大利亚建设10GW离网光伏制绿氢项目;隆基氢能与电建国际携手与ACWA Power成功合作,共同推进沙特阿拉伯NEOM绿氢项目等多个市政规模的绿氢项目。这种"技术包"出海模式,正在重塑全球能源转型路径。在智能交通领域,海信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市政府签约智能公交建设项目,这是海信智能交通在海外承建的首单智能交通集成项目,标志着中国智能交通技术标准开始系统性走向海外市场。该项目建成后,市民可通过 APP、电子乘客信息屏等获得公交实时信息,公交企业也能实现对公交车辆的实时监测、远程控制以及智慧调度等功能。
数据来源:
1、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
2、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统计数据
3、市场监督管理局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