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机构转型的争论热度不减。在昨日举行的深圳高交会之“创业投资:科技创新创业新引擎高峰论坛”上,国内创投大佬云集。针对创投转型的路径——是乘着大资管东风开拓多元化商业模式,还是坚持战略主导方向提升价值的话题,数十位创投界精英汇聚一堂,针对该话题发表演讲和讨论。
精细派:
精细化必然是未来趋势
作为立足深圳本地的创投机构,君盛投资在2014年推出了其首支聚焦行业的专项TMT(科技、媒体和通信)行业基金。君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梓君说,这支聚焦行业的基金很有特色,主要由团队里比较年轻的投资人员来运作,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改变提升生活的新技术和新模式。
廖梓君表示,君盛投资只聚焦在四个行业,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云计算和大数据。她认为任何个人和团队精力、认知边界都非常有限,而技术和商业模式更迭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细分行业涌现出来,所以必须快速调整适应能力。此外,投资正在往中早期转移,所以必须专注于一些行业,才能更理解这些行业的变迁和它上下游企业变化的动态。
悦享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吉清十分认同廖梓君的观点。“悦享资本主要聚焦物联网智慧产业和文化传媒两大行业。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力资本是否匹配,二是研究方向或者行业经验是否匹配,三是资源能力是否匹配。只有这些因素相互匹配后,才能朝着精细化和专业化的投资方向发展。”吉清认为,创投朝精细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不论是多大规模的资管公司。
资源的匹配也是创投机构公认的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发展的难点。力合清源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方在这一方面深有感触。在投资移动互联网时,朱方承认遇到了短板,后来,他们采取放开工作,让对互联网知识有基础的年轻人去学习投资知识。大概过了三年时间,团队对互联网整个行业才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此外,力合清源当初还采取了直接从外面聘用团队的方法,用于补充团队的专业人才储备。
朱方将精细化和专业化比作吃甘蔗:从甘蔗的根到梢,真正甜的部分只有一两节。朱方认为如果真正专注在某一个行业中,应该可以将整根甘蔗从根到梢都变成甜的部分。力合清源最近发行了5000万规模的天使基金,主要的方向就是投向影视、文化传媒和娱乐行业。朱方认为选定一个方向,就要长期研究、长期投资。
与朱方对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理解不同,廖梓君认为投资决策委员会学会转换思路才是一个难点,当两个团队讨论不同项目时,严密的财务测算、模型的估值对投资决策委员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不管是融合做大资产管理,还是在内部选择一种风格继续走下去,其实最终都是要走专业化,在自己的品牌下有不同的种类,但是这个方向一定要做精、做细。廖梓君建议,不管是阶段分工还是行业的分工,都要对这个行业充分了解,才能在这个专业里面有发言权,才能做主导性的投资。
多元化派:
创投就是做资管
与上述几位大佬认为的精细化发展方向不同,有些创投界人士表达了对大资管的认可和期许。创东方董事长肖水龙显然是创投多元化模式的践行者。在通过VC/PE(私募股权投资)业务起家后,目前创东方的业务已经广泛涉及了并购、定增、房地产基金等诸多创投新商业。
在会议主办方发放给与会者的材料上,肖水龙的演讲题目直言创业投资新模式就是多元化的组合投资。在肖水龙看来,创投机构之所以纷纷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主要是源于以往那种快进快出的PE简单套利模式已经失效。下一步怎么走已经摆在了面前,有的机构坚守做PE,有的机构采取多种模式向前走,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演讲中,肖水龙本人更喜欢把创投定义为“就是做资管”。
不过,肖水龙认为,创投机构能否做好VC、PE的同时做好延展,主要取决于以下三个因素:一是资管市场本身规模足够大,资管市场需求广,且资管市场增长快,在此时代背景下,创投机构被推上前台,与其他机构一样面临着这样的市场机会。二是创投机构自身有能力做延伸。创投机构本身专注于一级市场,但一级市场的退出渠道就是二级市场,两个市场之间紧密相连,比如定增、并购、财务顾问等业务很多创投机构原本就有开展。以创东方为 例,目前的投资项目中已经有12家上市公司,其中不少公司都面临着转型升级,那么并购重组就提上了日程。由于此前的合作关系和熟悉程度,创东方会比较容易获取这样的业务,很自然地将原先的创投业务延展到了二级市场领域,并且这样的业务有助于创投机构更好地开展其他一级市场投资。三是创投机构自身有基础做跨越。比如创东方的管理团队中有高管有房地产从业经历,在这方面的资源较多,很自然地就跨越到了房地产基金领域。
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也是创投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推崇者。目前除了传统的股权投资业务,深创投还发起成了首家创投系公募基金,并且在定增、并购等业务领域四散开花。靳海涛认为,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各类专业机构纷纷加入创投行业,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创投机构开始主动出击,围绕着创业投资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出现了一系列创新的生态和商业模式,比如与上市公司联手开展多种形式的并购业务;与互联网结合成立股权众筹机构等等。“这些探索发源于国内的市场环境,契合创新企业家的现实需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靳海涛建议,创投机构应主动利用大资管时代带给创投行业的机会,创新发展各种新型基金、丰富创投行业的资管业务。他判断,目前各级政府引导基金、节能环保运行基金、并购基金越来越多,相信未来几年创投行业会出现更多的创新型基金。
不过,创投大佬们也承认创投机构的多元化转型道路面临着诸如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总体来说,创投机构选择何种转型道路,还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综合考量,可以选择多元化但前提是稳健。”肖水龙如是总结。
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