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朋观察| 推动国有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时间: 2025-04-17 11:04:17
【亿朋观点】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已然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推动其数据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数据赋能,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引导国资央企数字科技公司整合行业数据资源,扩大高质量数据产品和服务供给,更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数字经济新优势的必然要求。
编者按:近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数据局正会同国务院国资委制定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推动国有企业数据管理机制创新,强化数据赋能现代公司治理和数字化转型。从市场规模来看,我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增长显著。国家数据局数据显示,2024 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场内市场数据交易规模更是同比增长,以数据交易所引领的场内交易推动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截至 2024年底,我国已有29个省(区、市)开展了数据交易机构组建工作,主要数据交易所达72个,全国数据交易市场的场内数据交易规模约300亿元。
近期政策利好持续释放,旨在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保安全,为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价值,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从完善制度、优化供给、加速流通、深化应用和保障安全等多个方面,为数据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保障权益、合规使用的数据产权制度,构建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等,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搭建起了四梁八柱。数据流通方面,初步构建了促进数据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一方面,加强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的启动实施以及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构建,为数据流通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另一方面,国家数据局聚焦数据流通利用环节,围绕重要行业领域和典型应用场景,在统一基础设施底座的基础上,部署开展多项技术路线试点,促进数据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主体的高效可信流通利用。
我国拥有超过1.8亿经营主体,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是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主战场”,国资央企在其中发挥了引领带动作用。2024年12月,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其中提出实施“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加快构建国资央企大数据体系,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国家数据局表示,将在能源电力、交通物流、卫星遥感、新材料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动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建立开放互联的行业可信数据空间,探索多方参与的数据产品开发和收益分配机制,促进企业数据资源的高效流通和协同利用,支撑行业供需匹配、竞争调节、协同创新、市场拓展。引导中央企业在数据价值挖掘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数据资产入表。
推进国有企业数据效能提升行动,需要加速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带头打造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近两年,国有企业积极探索数据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电信面向教育、交通、文宣等行业领域,联合用户共同打造了99个行业数据集,涵盖语义、语音、图像、视频等类型,推出50余个行业大模型,服务1600余家行业用户。未来,将推进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创新部署,升级一体化智算服务体系,构建“数据标注-模型调优-场景赋能”的闭环机制,实现数据价值的倍增效应。
国家能源集团推进数据业务集中上云,汇聚的数据规模达到PB级。为了构建高效的数据处理体系,国家能源集团建成大规模批流一体实时计算能力,并融合“湖仓一体”处理架构,日均处理数据量超450TB。在能源生产调度环节,通过对设备运行数据、能源消耗数据的实时分析,能够精准调控生产节奏,减少能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约 20%。在供应链协同方面,整合供应商数据、物流数据,实现了物资采购与配送的无缝对接,库存周转率提升了30%,为能源生产调度、供应链协同等场景提供了精准且及时的决策支持,全方位支撑集团全类型的数据融合、全过程的数据管控以及全产业的数据协同。不仅如此,国家能源集团还基于可信数据空间构建数据资源、产品及资产的规模化流通与共享利用环境,通过一站式数据门户,统一管理数据产品和服务,为各类业务场景提供个性化数据解决方案,实现了数据在内部及外部的高效流通,将数据价值发挥到最大,增强了数据驱动的竞争优势。
推动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要激发企业“供数”动力和“用数”活力。据经合组织测算,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在10%左右,在数字平台、金融业等行业领域可达32%。为有效激发数据价值,需要企业进一步探索“授权使用、分享收益”的新模式,让各方主体在创造数据价值的同时,获得与其贡献相称的回报,推动更多优质的数据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