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月余,多家央国企筹划重组! 时间: 2025-02-13 16:31:53
开年月余,多家央国企筹划重组!新一轮的国资整合潮即将到来
“重组或预示着新一轮的国资整合潮即将到来。”
农历新年刚过,A股市场突传央企重组大消息,东风系、兵装系旗下上市公司齐发声。
2月9日晚间,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均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同日,兵装系旗下长安汽车、长城军工、东安动力等多家公司称,其(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器装备集团”)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东风、长安两大重量级车企或将联合重组?受此消息影响,本周一(2月10日),东风股份、东风科技、湖南天雁、中光学等竞价涨停,华强科技、长安汽车大幅高开。截至收盘,华强科技收获“20CM”涨停,中光学、东风股份、东风科技等多股涨停。
政策明确鼓励之下,2024年以来,央国企领衔的A股市场新一轮并购潮启幕。进入2025年,上市公司并购热情不减,第一财经关注到,年内至今,中交地产、广西广电等央国企均发布了重组消息。
政策暖风也持续吹向并购重组。证监会近期提到,将优化科技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施好“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强链补链等实施并购重组。
“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变化,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间的横向整合趋势明显,预计2025年的并购市场将持续增温。”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第一财经表示。
东风“牵手”长安?
东风公司、兵器装备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批量公告,引发市场对两大央企或将战略重组的高度关注。
在披露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的公告时,东风股份、长安汽车等均称,重组可能导致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重组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
公开资料显示,东风公司和兵器装备集团均为国务院国资委下属中央企业。其中,东风公司旗下有A股公司东风股份、东风科技,以及港股东风集团股份;兵器装备集团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包括长安汽车、长城军工、东安动力、建设工业、华强科技、中光学,以及港股长安民生物流。其中,长安汽车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
消息披露次日(2月10日),A股早盘市场震荡分化,东风系、兵装系概念股集体高开,东风股份、东风科技、湖南天雁、中光学、东安动力、长城军工竞价涨停,华强科技、长安汽车大幅高开。
截至当天收盘,三大指数小幅上涨,华强科技收获“20CM”涨停,中光学、东风股份、东风科技、长城军工、湖南天雁、东安动力涨停,建设工业涨超7%。港股方面,东风集团股份开盘涨超14%,最终收涨25.7%。
田利辉认为,东风系、兵装系上市公司(间接)控股股东拟发生变更,重组或预示着新一轮的国资整合潮即将到来,旨在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实力。
央国企的重组整合一直是市场焦点。就在上月,国务院国资委就央企市值管理、重组整合等重磅发声。
据国新办1月17日消息,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林庆苗介绍,2024年中央企业扎实推进重组整合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下一步将以中央企业重组整合为抓手,深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从继续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等。
加大力度推进重组整合,也是国资委部署的2025年央企重点任务之一。去年12月,国务院国资委会议研究部署了2025年五大重点任务,其中提到,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
年内多家央国企筹划重组
2025年虽开年仅一月有余,包括多家央国企上市公司在内,A股公司密集披露重组消息。
记者据Wind数据梳理,仅今年1月就有中交地产、广西广电、宁波富达等多家央国企公告筹划重组。
广西广电筹划重大资产置换,主营业务或将生变。该公司1月中旬称,公司控股股东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投集团”)拟将其持有的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交科集团”)不低于51%股权,与公司持有的广西广电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广电科技”)100%股权进行置换。
通过该笔交易,广西广电将取得交科集团不低于51%股权,同时置出广电科技100%股权。广西广电对此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实现业务的战略转型,有利于改善资产质量、增强抗风险能力等。
广西广电、北投集团均为广西国资委下属企业。据披露,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北投集团持有广西广电4.65亿股,占总股本比例为27.84%。
另据广西广电披露的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8.1亿元到9.7亿元。
部分央企公司在亏损累累之后筹划重组。
两年预计亏损近70亿元之后,中交地产欲剥离房地产业务。该公司1月下旬称,拟将公司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
中交地产称,通过本次交易,公司将名下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负债置出。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聚焦于物业服务、资产管理与运营等轻资产业务,实现业务的战略转型。
中交地产是央企中交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上市公司,但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该公司出现大额亏损。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6.73亿,同时公司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3亿元。
中交地产同时表示,预计公司2024年度期末归母净资产为负,公司股票交易可能在2024年年报披露后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此外,据Wind统计,宁波富达、统一股份、中基健康等上市公司也在年内披露了重组消息。
预计2025年并购市场持续增温
去年,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台”等政策陆续出台,明确大力支持并购重组,由此带动并购重组市场持续升温。数据显示,2024年,证监会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披露并购重组交易2131单。
今年以来,政策暖风再度吹向并购重组。
近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求是》杂志撰文称,要坚持用好改革这个重要法宝,通过推动注册制走深走实、引导更多标杆性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市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严格常态化退市、畅通资金入市渠道等多种方式。
2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并提出,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
“多措并举活跃并购重组市场。鼓励科技型企业开展同行业上下游产业并购,支持上市公司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开展并购重组。支持上市公司收购有助于强链补链、提升关键技术水平的优质未盈利资产。支持科技型企业合理开展跨境并购。”证监会称。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表示,2024年下半年来,并购重组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产业整合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尤其是集成电路等硬科技行业领域并购重组活动显著增多,收购未盈利科技型资产、“A并H”等标志性案例顺利落地。
政策明确鼓励之下,2025年的并购市场是否将延续此前的热度?
“预计2025年的并购市场将持续增温。”田利辉称,尤其是在国家鼓励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更多企业将寻求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来加速技术进步、拓展市场份额以及优化产业链布局。
他预计,随着政策支持和市场环境变化,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光电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间的横向整合趋势明显。在政策持续引导和市场积极响应下,未来并购市场有望继续保持活跃态势。
国资重组持续升温 二级市场表现亮眼
2025年是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作为本轮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大市场化整合重组力度,成为2025年改革工作的重头戏。为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重组整合成为关键,未来或有更多国有企业参与到并购重组中。
中信证券宏观与政策首席分析师杨帆认为,并购重组正成为央国企增强核心竞争力,加快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开源证券增发并购分析师周佳提到,在产业转型升级、集团资产证券化以及市值管理考核三重驱动下,央国企并购重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按照首次披露日计算,2024年以来,根据万得披露的近150起并购重组事件中,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中央国有企业)共计51起,涉及51家上市公司,其中中央国有企业有12家,包括华润三九、中国船舶、中核科技等公司,地方国有企业39家。
从重组目的来看,上述51家国有企业的并购重组以“横向整合”“战略合作”“资产调整”为主。其中“横向整合”数量最多,有17家,包括中航电测收购成飞集团100%股权,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股权等市场影响较高的案例。
已披露数据的并购案例中,10家国有企业公司以“竞买方”角色参与,且交易总价值超过10亿元,4起案例交易价值超百亿元。2024年9月3日,中国船舶首次公告吸收合并中国重工100%股权,交易价值超过1150亿元,交易规模创2020年以来国有企业最高水平;同年9月,国泰君安公告吸收合并海通证券100%股权,交易价值超过950亿元。同年4月、10月,国联证券、海联讯分别公告定增收购民生证券99.26%股权、吸收合并杭汽轮100%股权,交易价值均超过百亿元。
从二级市场来看,参与并购重组的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备受资金青睐。据数据宝统计,截至今年2月11日,上述51家国有企业自首次披露并购事项以来股价平均涨幅超过25%,超过同期沪深300指数的平均涨幅。
按行业划分,表现最优的是环保行业,4家公司自首次披露并购事项以来平均涨幅达到90%,同期沪深300指数平均涨幅低于10%;机械设备、商贸零售、基础化工等行业表现均大幅领先市场。
从二级市场看,11家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自首次披露以来股价涨幅超过50%(不含重组失败公司),南京化纤、兴源环境、远达环保3家公司股价翻倍,南京化纤拟定增收购南京工艺100%股权,自2024年11月2日首次披露以来,其股价涨幅超过180%,同期沪深300指数小幅下跌。远达环保定增收购五凌电力100%股权及长洲水电64.93%股权,自2024年10月首次披露以来,股价涨超130%。
部分公司受行业景气度低迷等因素拖累,股价并未取得较好的表现。比如中交地产、津投城开、宁波富达等多家房地产公司股价表现垫底,自披露并购重组事项以来股价跌幅均超过10%。
从业绩来看,上述51家公司中已有30家公布2024年业绩预告,其中8家公司业绩预喜(预增、略增、扭亏),剔除重组失败的蜀道装备外,其余7家公司仅甘肃能源、江天化学已完成重组事项,因此并购重组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尚未体现。
从业绩变动原因来看,受益于国有企业的提质增效推动生产效率提升,中国船舶2024年业绩实现增长,统一股份、中国重工2024年实现扭亏。另外,航天科技业绩也将扭亏,公司物联网业务板块报告期内有重点项目结算验收,利润有所增长;甘肃能源2024年业绩略增,公司表示收购标的常乐公司正式纳入公司2024年度合并报表范围,公司预计2024年净利润增速下限重组前为207.06%、重组后下限为36.53%。
从资金层面看,上述7家公司中,有4家公司自首次披露并购重组事项以来获得融资资金加仓。以2025年2月10日的融资余额与首次披露日对比,甘肃能源、江天化学获融资资金加仓超过100%,中国船舶、中国重工(中国船舶并购目标方)分别获融资资金加仓60.9%、9.23%。
哪些领域重组整合值得期待?
开展新公司组建、加大力度推进战略性重组,纵深推进专业化整合,强化整合融合,是国务院国资委“点题”2025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工作的三个重点。
回看2024年,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数联物流信息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国资央企新能源动力电池专业化整合积极推进,邮轮运营平台公司高质量起步,矿产资源加快整合。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记者表示,从集团层面看,过去两年,国资央企在数量上,既在做减法,也在做加法。这是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效率的体现。国资央企的战略性整合和专业化重组是手段,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目的,最终是要服务于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和使命。因此,调整仍是聚焦企业主责主业进行,而经营状况是考量的基本因素之一。
“业务板块‘大吃小’‘优并弱’仍会是主流。”胡迟说。
地方层面,记者注意到,部分省份提出了明确的国企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领域方向。以经济大省为例,广东提出要在港口、航运等领域推进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江苏强调要“加快组建省国金投资集团”“加快能源、矿产、种业等领域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四川提出组建运营好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数据集团、轨道交通集团。
在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国企混改中心负责人朱昌明看来,2025年国资国企的重组整合除了聚焦“三个集中”(即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外,2025年新技术、新领域、新赛道等新质生产力领域和传统产业整合都有机会。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发布项目信息均不构成要约或要约邀请,项目发布均以正式公开交易平台发布为准。
2.本网站未就所发布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与保证。
3.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
4.文章来源于“第一财经、证券时报”,本网站仅做资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