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国资动态>

国资“领衔”耐心资本,股权投资进入长期时代 时间: 2024-09-19 10:44:26
自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以来,成效显著。

近日,上海宣布组建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以政府投资引导的方式提振早期科技投资市场信心,促进创新源头的优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此次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基金期限长达15年,还可根据情况申请延长3年。据了解,该基金有政府引导、长期支持、宽容失败等等特点,对于需要通过长周期才能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企业来说尤为可贵。

在未来产业的发展中,耐心资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那些具有战略意义但尚处于早期阶段的新兴产业,不但前期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回报周期较长。只有为这些前瞻性产业提供成长的土壤,才能助力其在技术成熟时能够迅速占领市场,推动我国在重大领域的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政府投资基金进入长期资本时代

从2015年前后政府投资基金井喷式涌现,在股权投资市场的身影活跃度不断增强,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激发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期政府引导基金存续期普遍是“5+2”模式,整体在7年左右。

然而,随着依靠房地产、出口和大宗商品驱动经济的时代已经结束,我们开始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增长的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突破性的技术发展,依赖于深厚的基础研究、开放的创新环境,以及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资本投入。像半导体、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些行业里每一项新技术的出现,从研发到应用,再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动辄需要一二十年。过往的基金存续期限已经不再能满足当下的投资需求,延长基金的存续期是成了政府引导基金不约而同的选择。

某国资平台负责人表示:“对于国有资本来说,耐心资本和盈利不但不矛盾,而且完全是可以做到统一的。如果是真正的高质量创新投资,一定是能盈利的,并且回报水平一定会远高于那些创新性不足的投资。国有资本不能因为风险大、周期长就将这些项目拒之门外。现在越来越多的国有资本理解长期投资的价值,也愿意为之投入。”

2023年11月,深圳市成立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委托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其中在存续期限上,种子基金打破了此前5到10年的惯例,存续期延长为15年。今年6月,江苏省成立总规模达500亿元的江苏省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该基金存续期15年,其中投资期7年,退出期8年,延长期2年。2023年底,注册资本为110亿元的广东省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二期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存续期更是长达17年。

不仅是新设立的引导金将存续期限设定到15年,更早成立的也纷纷开始将存续期延长。同样是6月,浦东科创投资基金将基金存续期限由十年变更为十二年,其中投资期限由5年变更为7年,该基金成立于2019年,首期规模55亿元,原本结束的投资期进行了2年延长。浦东科创投资基金方面表示,此举将有助于整合利用各方优势,发掘投资机会,通过专项投资和市场化管理,提升公司资本运作能力及效率。

国有投资容错免责机制不断完善

延长基金存续期只是耐心资本的一个方面,同时国有投资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不容忽视。由于缺乏市场化激励机制与容错机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有创投和政府引导基金持续健康发展。但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国家还是各地政府,在完善国有投资容错免责机制上明显加速。

今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于国有投资的容错和免责机制再度重点提及。其中,分别从国有投资做LP和GP的角度明确指出:“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此外,北京、上海、广东、广西、山东、四川等多个省市的国有投资容错免职机制都在不断完善、细化,更加能够具体落地。9月6日,湖北省国资委发布的《湖北省国有企业容错免责事项清单(2024年版)》围绕企业科技创新的重点环节和关键领域,明确了容错免责的情形,“在种子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业务中,如实报告已知风险,因种子期、初创期企业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投资失败,造成投资损失的”等措施,激发国企科技创新的热情。

上述负责人看来:“国资做市场化创投,经历一个各方面制度、机制不断革新、进化的过程是必然经历的,国家、政府在支持国资做市场化创投方面已经做得非常优秀了。要不是国家和各地政府的允许和鼓励,也不会有过去10年各地国资投资平台的不断发展壮大。”

LP投顾发布的《国有创投及政府引导基金激励与容错机制调研报告》显示,国有投资机构容错机制建立的比例逐年上升,LP投顾高级投资经理刘婧然透露,“根据最新数据这个比例已经超过六成。不过大部分还是停留在框架性的规定上,并没有非常具体的落地细节。”她分析,“国有投资参与到股权投资市场的时间不过十来年的时间,而国有投资的容错、免责机制的设立是涉及上至顶层设计下至具体运行机制一整套制度的调整,要平衡到监管部门、投资机构、企业方等多方的诉求。虽然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具体可操作的机制很难实现,但大家都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方案”。

银行、保险活跃度上升,耐心资本不断壮大

发展耐心资本不能只靠政府投资基金,同样离不开国有资本以及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今年以来,保险、银行在股权投资市场的活跃度不断提升。

执中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共有37家险资投向45只基金,出资金额高达1025亿元,高于去年同期。据公开报道,已有多家险企参与设立私募股权基金,其中不乏百亿元级基金。比如近期深圳市政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落户深圳市龙岗区,出资额为100亿元,其中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比例达到94.49%。之前中国人寿(601628)集团旗下国寿投资公司长江壹号项目落地,基金总规模达100.04亿元;中国人保(601319)集团旗下人保资本联合人保财险、人保寿险、人保健康险公司成功设立了总规模100亿元的人保现代化产业投资基金。

保险资金属于长期投资资金且相对稳定,有助于VC/PE开展跨周期投资。是股权投资市场中最优质的LP,一直以来都是基金管理人重点争取的对象。9月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推动资金、资本、资产良性循环。

同时,银行对于股权投资的参与度也明显上升。上个月,中国银行发布消息称,已经成功设立了目标总规模300亿的科创母基金,该母基金将聚焦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今年更早些,工商银行旗下工银投资接连设立了三只基金,分别为绿工融金投绿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北京国能工融强链股权投资基金、新疆工融双碳股权投资基金,三只基金共计规模约260亿。

6月2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我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了90%,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可以说还有很大的潜力。”

但值得强调的是,随着险资、银行等金融机构加速进场,LP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为股权投资市场带来源头活水的同时,也对基金管理人在风险控制、项目筛选、投后管理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所发布项目信息均不构成要约或要约邀请,项目发布均以正式公开交易平台发布为准。
2.本网站未就所发布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与保证。
3.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转载本网站提供的信息造成的损失,本网站均不承担责任。
4.文章来源于“21世纪经济报道”,本网站仅做资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