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下半年经济增长企稳,人民币汇率稳定,资本外流的压力减缓,政策不明朗的因素改善,企业对海外并购的信心将有所恢复,对外投资趋向理性。”光大控股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并购公会轮席主席陈爽在8月10日的记者会上表示。
商务部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016年12月以来的最高值,金额为136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1.3%,但降幅收窄,环比增长65.5%,实现连续第二个月正增长。
荣鼎咨询最新研究指出,今年5月和6月,中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交易宗数快速增长,每月均有超过20起500万美元以上的海外并购交易,接近2016年的高位;从交易额来看,增速亦十分明显,今年第二季度宣布的交易总规模为286亿美元,而第一季度为166亿美元。
同时,安永中国海外投资业务部全球主管周昭媚指出:“目前海外并购并没有继续下跌的趋势,我们预期今年全年的海外并购交易有望达到1100亿美元。”
加强监管十分必要
日前,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开展真实性、合规性审核,并引导企业投向实体经济,尽量减少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的投资。
对此,陈爽表示:“因为中国改革开放时间不长,国有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过程中有时的确未必理性,国内很多企业长期所处的环境并不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导致有的海外并购交易并不是一个完全市场主体的行为,由此,针对一些非理性、非主业的并购交易加强监管十分有必要。”
周昭媚指出:“中资企业需清楚考虑自己口袋是否有资金、对外并购后公司业务是否仍属稳健,以及综合经济波动因素后,是否能承担相关风险。”对于中国政府收紧信贷,尤其暂停部分内保外贷的境外直接投资活动,她认为对有境外融资渠道、包括已在港上市的中企而言,影响相对较小。
“在海外并购中,企业必须仔细考虑是否能够承担潜在的风险,比如自身的战略是否已经明确?并购的企业与现有业务存在何种联系?如何整合?有些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可能并未完全考虑清楚这些问题。”陈爽坦言。
同时,他透露,目前光大控股在海外有四个并购基金,分别是光大海银基金、光大全球并购基金、光大以色列基金、光大基础设施基金,并正在筹备第五个基金,着重在半导体行业的并购,“这四个基金主要是美元基金,目前通过北京、香港两地进行运营”。
瑞银投资银行亚洲并购部主管董事总经理卢穗诚此前亦表示,今年以来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以10亿美元或以下的交易为主,由于这类交易更容易通过监管层审批,融资难度小。随着监管机构加强对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监管,料将减少“天价”并购,使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时的价钱更合理。
“一带一路”沿线投资受影响较小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尽管中国加强对海外并购的监管,但并不会改变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方向。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他们需要继续优化投资结构,同时配置人民币以及非人民币资产。同时,产业升级调整是国家战略,海外并购既能满足国内企业对技术的需求,又能满足境外企业在提供就业上的需求。”陈爽指出。
同时,他坦言,“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在海外并购中受监管加强的影响较小,“从基础设施行业来看,中国过去数十年积累的相关技术、人才、经验,走出去正当其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需要,双方一拍即合。”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7个国家和地区新增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6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13.7%,比去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
去年4月,光大控股与富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组成合营公司,Keen Dynamics Limited(KDL) ,专门投资于全球机场,随后KDL成功收购了阿尔巴尼亚地拉那国际机场的全部股权。交易完成一年多来,地拉那机场客流量保持了年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税收、就业等方面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安永的调研显示,中资企业在海外投资中遇到的人才方面的挑战主要包括人才国际化与人才本土化。
安永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2016年中资跨国企业雇佣的外国员工数量增长四倍至140万人以上。然而,去年中资跨国企业里外国员工占比仅为10%,跟俄罗斯跨国企业相当,相比之下,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跨国企业里的外国员工占比普遍超过50%,而南非、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跨国企业该数字则在30%左右。
“比如我们收购的欧洲企业,以前是由基金投资的,每年都要求分红,本土的职业经理人就很难进行长远的职业规划。而我们进去之后,则明确表示短期内不会要求分红,保留资金进行上下游的整合,同时也推出了期权等措施来吸引本土人才。”陈爽表示。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