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国资动态>

国资委:央企投资“一带一路”风险可控 时间: 2017-05-09 12:55:26
       国资委主任肖亚庆8日出席国新办记者会,介绍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情况。他表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增添活力,3年多来,央企“走出去”年均投资增长15%,年均销售收入增长4.5%,很大部分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中国共有47家中央企业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参与“一带一路”投资,共建了1676个项目。肖亚庆称,中央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通过学习国际通行规则、了解投资所在国法律、人文环境和民俗风情等,使得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当中,总体风险完全可控。

  肖亚庆介绍,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央企发挥自己的优势,建设蒙内铁路(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港)以及巴基斯坦喀喇崑仑公路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和交通设施建设,为当地居民的出行带来很多方便;建设的跨海通信光缆、陆地通信光缆,促进当地信息产业水平的快速发展。

  能源项目逾60个

  央企在“一带一路”沿线上建设60多个能源项目、油气合作项目,带动当地资源开发和能源建设;承建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燃气输送管线等,有效地解决资源和能源的输出问题;央企还承建一大批火电站、水电站和核电站以及电网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大支撑。在产能合作和园区合作方面,央企加强与沿线国家的产能合作。多个工业和制造业项目落地,这些发展提升当地经济水平,稳定就业,很多项目大幅度增加税收,促进经济发展。

  肖亚庆表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包括企业自有的资本金及合作方共同出资等。他称,国资委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和各种其他的国际犯罪活动,中央企业既遵守中国的法律,也遵守所在国当地的法律,更遵守国际的规则。

  肖亚庆表示,任何一项投资都会有风险,央企“走出去”过程中总体上是很好的;过程中交了不少学费,也通过国际化过程学习国际上一些通行的规则,了解投资所在国的法律、人文环境和民俗风情,总体来讲风险完全可控。

  第三方助评估风险

  肖亚庆称,“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应当是开放的、包容的,期望通过和世界前列顶级公司合作、和各个国际组织合作,从而减少风险。同时,央企也在加强海外项目的决策过程监管,包括项目的提出、风险评估,均由第三方或国际权威机构来参与、共享。

文章来源:大公网

关闭
关闭